宇树科技王兴兴:AI太烧钱,不会“All in”人形机器人

宇树科技王兴兴:AI太烧钱,不会“All in”人形机器人

admin 2024-08-27 广州软文合集 267 次浏览 0个评论

过去一年,在大语言模型浪潮之下,人形机器人成为市场上为数不多的热门赛道。但在日前举行的世界机器人大会期间,杭州宇树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宇树科技”)创始人、CEO王兴兴向包括澎湃科技在内的媒体直言, 人形机器人最大的问题其实和大模型相似,整个机器人AI模型水平能力不够,行业的热度超过了行业的落地能力。在资本热潮之下,机器人行业已经出现了估值过高等乱象,他们仍将坚持四足机器人和人形机器人 “两条腿”走路,对AI保持克制。

此次世界机器人大会,宇树科技展出了两款已量产的人形机器人Unitree G1、H1和两款四足机器狗亮相大会展区。Unitree G1于今年5月正式亮相,售价9.9万元。王兴兴称,售价9.9万元背后的思路是想让更多的人先把机器人用起来,不希望带头把行业做烂。他认为当前人形机器人整体市场价格还是偏高,最大的原因是技术成熟度没有机器狗高。

宇树科技王兴兴:AI太烧钱,不会“All in”人形机器人

宇树科技创始人、CEO王兴兴

以下为王兴兴对话实录:

做机器人是顺势而为

澎湃科技:最近Figure AI也发布了第二代人形机器人视频,外媒评论说“硬件能力不够”,您怎么看?

王兴兴:整个人形机器人行业目前硬件和软件都还不够成熟,现在只能说是刚刚起步,但发展速度包括整体进展还算可以,没有特别好,但至少也没有特别坏。

澎湃科技:人形机器人、具身智能概念现在很火,但在早些时候,业界普遍不看好人形机器人,宇树做人形机器人的思路是怎样的?

王兴兴:雷总(雷军,小米科技创始人)说过要顺势而为,要追着社会潮流去做,如果做的太早或太晚,其实都是不好的。

2020年前,有很多投资人曾问我们做不做人形机器人,当时我非常斩钉截铁地回答“我们不做”,但为什么2023年初我们又开始做人形机器人了呢?

不做的最大原因是当时全球人形机器人的控制技术不是特别理想,性能上不去,看不到实用价值。但在2021年-2022年,在马斯克的带领下,全球科技对人形机器人非常关注,尤其是在2022年底大语言模型出来后,AI的技术有了质变,大家已经看到AI赋能机器人的潜力。

大家可能想不到,在2022年底,我们还没做人形机器人的时候,已经有一些客户找我们买人形机器人。所以我们觉得那个时候社会的共识、热度、客户对它的期待程度已经足够了,于是我们从2023年正式开始做人形机器人。

人形机器人市场热度远超行业成熟度

澎湃科技:行业内技术迭代的速度很快,你们做人形机器人有压力吗?

王兴兴:没有太大压力,我们做人形机器人是顺理成章的事情。原本我们只做机器狗,现在同样的人做两个产品,对公司来说反而是更好、更重要的一件事。机器狗和人形机器人的90%以上的硬件和软件都类似。目前人形机器人这个行业看似挺不错的。

技术迭代速度非常快,每周都有明显的技术进步。我们现阶段的产品主打还是在运动控制上,但工业场景也会做一些,不过目前工业有些场景不太好落地。

商业化方面我们确实不太着急,我们希望能把本体、产品本身做的更好时再推广。机器人行业完全是由技术驱动的,当你的技术能力越好,公司整体也会表现更好。

澎湃科技:你觉得现在人形机器人商业环境好吗?市场环境怎么样?

王兴兴:有点过热,虽然说市场热度高,整个商业环境会好很多,但现在的市场热度远超行业实际的落地和商业化进展,因此会出现一些行业乱像,比如公司估值高、公司出现亏损、卷入价格战这些现象。

澎湃科技:今年国内外不少人形机器人进厂“打工”,你怎么看待?

王兴兴:进厂是一个趋势,近几个月,我们与蔚来等汽车工厂合作,部署了人形机器人进厂做搬运工作,国内友商也在推进类似合作。目前还处于试点阶段,虽然方向有价值,但还未实现商业闭环。一台机器人的成本仍高于人力,没能够形成正向循环的商业价值。我们并不集中在工业场景,科研、教育、AI公司和个人消费者,我们都完全欢迎。

机器人AI领域正处于探索阶段

澎湃科技:从目前人形机器人的研发角度看,大模型可以解决哪些技术问题?主要应用在哪些方向?大模型和人工智能的应用有望降低研发成本吗?

王兴兴: 目前大模型主要指大语言模型或多模态模型,这些技术确实能用于机器人,但这只是其中的一部分。真正的机器人大模型需要的不仅是语言能力,而是执行任务能力。比如,在工厂里工作的机器人完全可以不需要语言交流,通过照片、数字指令来完成任务。无论是在工厂拧螺丝、拆装,还是在家中做家务,机器人只要能完成任务,语言能力就是次要的。如果仅仅是对话功能,手机等设备就能做好了。

目前在“干活”这个点,大语言模型确实会用到一些部分,但更重要的是构建一个专门的机器人模型。这需要整合图像数据、关节指令、激光雷达数据等多种信息。最近特斯拉正在招募数据采集工人,这部分训练更多涉及模仿学习,与大语言模型的关联不大。此外,机器人模型的结构与大语言模型也存在差异,整体体系还不够成熟,机器人领域的数据采集、对齐和处理等方面的路径还不清晰。

在机器人智能领域,各家的技术路线差异很大。目前的路径并没有统一标准,很难判断哪个路线是正确的、哪个进展更快。现在的机器人研发有点像大语言模型发展前的一两年,大家意识到方向在哪里,但还没有能明确说自己的路径是绝对正确的。就像在GPT架构出现之前,有很多不同的语言模型结构,但后来大家发现GPT的架构更有价值,从而淘汰了其他模型。当前的机器人AI领域也正处于这样的探索阶段。

澎湃科技:目前人形机器人在你看来,有哪些待克服的卡点问题?

王兴兴:人形机器人目前面临的最大问题其实和大模型相似,整个机器人AI模型水平能力还不够,包括AI训练数据集、AI产品落地部署,还没有达到初代级GPT的水平,无论是四足机器人、清洁机器人还是其他类型的机器人,这是全球范围内的挑战。

从硬件的层面来说,目前也是不够的,虽然没有理论上的门槛,但工程上的问题是要把成本做得更低、外观做的更极致,硬件功能也更丰富,但硬件不是一个最大的限制。如果哪天有人把AI机器人的模型做出来,找宇树来定制机器人,我们可以保证年底之前直接给他做10万个人形机器人。

如果机器人的AI能力后期突破,达到某一临界点,它们会在工厂中实现高效率运行,机器人的价格也会更便宜,如果能超过人力的效率,商业上也可以大规模推广起来,这是最有价值的。

澎湃科技:你认为通用机器人领域何时会迎来“iPhone时刻”? 

王兴兴:“iPhone时刻”是个关键节点, “iPhone时刻”的到来不是依赖单一技术突破,而是多个技术的综合性整合。我个人对于机器人AI领域持乐观态度,目前大家觉得机器人有点“傻”,只能做一些固定任务,但我认为未来的进展会很快。

我预计今年年底前,全球至少会有一家公司或实验室实现通用型机器人AI模型,但这还不能算是真正的“iPhone时刻”。我们期待的“iPhone时刻”是机器人在工业或服务业中有实际应用,且带动出货量大幅增长的那个节点。我认为,这个时刻可能需要3-4年,但不会超过5年。在工厂里实现大规模应用,估计还要两三年的时间。

不希望带头把行业做烂

澎湃科技:您如何看待当前智能机器人行业的竞争格局,像马斯克、小米等公司的投入,您认为中小公司的机会在哪里?

王兴兴: 中小公司的机会在于保持对前沿技术的敏锐度,预判未来1-5年的技术路线和产品趋势,并灵活布局,这样才能生存。相比之下,大公司反而受制于内部竞争、资源分配和复杂的沟通流程,反应速度往往不如中小公司。

澎湃科技:你认为未来机器人行业两三年的发展方向是什么?宇树是否会将未来业务All in到人形机器人赛道?

王兴兴: AI肯定是发展的大方向,但要看到底哪些AI的方向和渠道是正确的,现在行业很乱。我们对AI投入相对克制,因为太烧钱、烧人了。我们机器人的本体还是我们的立身之本,我其实非常感谢大家对我们认可,无论是认可我们的硬件或认可我们的软件,我都非常感谢。

未来基于模仿学习这方面值得多关注,短期内还是相对能出成果,而且长期来看也比较有价值。特斯拉近期在招人做数据采集来做模仿学习。数据确实是一个卡点,要重新挖掘和生产数据。

我们并不会All in人形机器人,我们会四足机器人和人形机器人 “两条腿”走路,目前还是四足机器人卖的比较好。

澎湃科技:你们为什么会把价格控制在9.9万元? 

王兴兴:我们价格低的原因很简单,因为做机器狗技术比较成熟,我们对发电机、机械结构传感器、电控系统芯片这些成本怎么控制,有较多的经验心得。我们的思路是想让更多的人先把机器人用起来,前提就得价格比较友好,太贵了买的人比较少。

目前,整体市场人形机器人价格目前偏高,毕竟技术成熟度没有机器狗高,成本还是会高一些。如果后续出货量增加,价格肯定会更加亲民。出货量增大以后,价格会降低,这也是所有产品发展的自然趋势。

我们不希望把带头把这个行业做烂,我们还是希望价格相对合理,如果后续明年出货量提升、机器人的能力越来越强的话,我认为价格还是有更好的调整。

转载请注明来自亚星官网-亚星开户-亚星会员开户,本文标题:《宇树科技王兴兴:AI太烧钱,不会“All in”人形机器人》

每一天,每一秒,你所做的决定都会改变你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