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就是云南丨崛起的“绿电王国”
金沙江是云南水电“大动脉”。本文图除特殊标注外均来自视觉中国
金秋九月,滔滔江水自狭长的河道奔腾而来,急促地拍击着托巴水电站的围堰,这股澎湃动能,将转化为电能,点亮万家灯火,点亮产业之光。
2024年7月,澜沧江上游托巴水电站2台机组正式投入运行。至此,云南省水电装机累计达到8270万千瓦,全省清洁能源装机容量超过1.2亿千瓦,占比超过90%。
航拍云南澜沧江峡谷。
一组横向对比数据,可以更明晰地看出云南在全国绿色能源版图中的地位。
“2023年,云南绿色能源装机比重、绿电发电量比重分别比全国高38、55个百分点。”在国新办举行“推动高质量发展”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云南省委副书记、省长王予波如是介绍。
领先之势首先体现在水、风、光能丰富的储量上。公开数据显示,在占全国4%左右的国土面积上,云南蕴藏了全国约20%的绿色能源,是全国平均资源富集程度的5倍,可开发量超2亿千瓦。
2015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并作出重要讲话,希望云南“主动服务和融入国家发展战略,闯出一条跨越式发展的路子来。”
对云南来说,这是期待和鼓励,更是要求和任务。要实现跨越式发展,对一个西部边陲省份并非易事。
在很长一段时期里,云南的工业增长长期依赖于烟草、冶金、化工等传统产业。近年来,云南充分发挥绿色能源优势,调整产业结构,推动工业转型升级,打造全链条发展模式。2019年,能源产业一举跃升成为云南的第一大支柱产业,这一地位至今依旧稳固。
如今,在这片土地上,每一股流水、每一缕阳光、每一丝清风,都有可能转化为驱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绿色动力。以“绿”为鲜明标签的产业格局已蔚然成形,澎湃的“绿电”正在成为拉动工业经济增长的强劲动能,以2024年上半年的“成绩单”为例,云南规上发电量增长18%,支撑能源工业增加值增长10.3%。
更值得一提的是,为实现国家“双碳”战略目标,云南用实际行动走在了各省的前列。“西电东送”30年,云南累计输送电量已突破1.5万亿千瓦时。同时,作为我国面向南亚、东南亚和环印度洋地区开放的前沿,云南已初步构建起区域性国际能源枢纽的框架,拥有14回电力通道与周边国家实现电网互联,展现出富有潜力的能源合作与输出能力。
奔腾不息的水能、昼夜旋转的风机、广袤山地上一望无际的光伏板……彩云之南崛起的“绿电王国”,正步履坚定地迈向绿色能源强省。
蕴藏约全国20%的绿色能源
112年前,当国人普遍对电与灯尚感陌生时,在昆明市西山区海口街道螳螂川上游,中国大陆第一座水电站——石龙坝水电站建成发电,工业文明的曙光在中国西南边陲的云南省悄然升起。时至今日,石龙坝水电站仍在运转发电,螳螂川畔持续不断地传出铿锵有力的轰鸣声。
向家坝水电站。
当前,全国排名前10位的水电站中,有6座在云南(白鹤滩水电站、溪洛渡水电站、乌东德水电站、向家坝水电站、糯扎渡水电站、小湾水电站),金沙江、澜沧江两大水电基地基本建成,这与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密不可分。
云南地处我国地势的第一、二阶梯交界处,落差显著,加之境内金沙江、澜沧江、怒江等六大水系,908条河流,奔流而下,为水电站建设提供了自然地理条件。
航拍云南丽江金沙江峡谷虎跳峡的惊涛骇浪。
其中,川滇交界的金沙江峡谷中,乌东德、白鹤滩、溪洛渡、向家坝4大超级水电站依次巍然耸立,这四个巨型水电站的总装机容量4646万千瓦,相当于“两个三峡水电站”的规模,它们与三峡水电站、葛洲坝水电站一同构成全世界最大的“清洁能源走廊”。
这条走廊跨越1800多公里,水位落差超900米。以白鹤滩为例,日最大发电量可满足 1.48 亿人一天的生活用电。
航拍白鹤滩水电站风光。
一座座“大国重器”的高速运转,为云南注入了源源不断的绿色动能。当前,云南全省水电总装机容量超过8200万千瓦,技术可开发量居全国第二位,约占全国水能可开发量的1/5。
数据显示,每年6-10月进入丰水期,水电在云南全省发电总量中的占比甚至超过90%,而当进入枯水期,水电出力疲软时,阵痛何解?
这时,“风、光”成为云南电力结构中的重要补充。
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丘北县舍得乡利用当地丰富的风能资源,在山顶建起羊雄山风电场。
云南玉溪元江磨盘山上的风机。姜弘宇 摄
位于云南昭通的太阳能发电基地。
云南省水能/风能/集中式光伏装机容量统计图。
云南省水能/光伏太阳能/风能资源蕴藏量及理论开发量统计图。
云南风电、光伏发电利用小时数均居全国前列,与此同时,在蕴藏量方面也相当可观。云南省能源局统计的数据显示,全省百米高空年平均风速超过5米/秒、有一百多个县的太阳辐照强度在5000兆焦每平方米(每年)以上,按目前经济技术及环境可行性分析,预计风能可开发量5500万千瓦、太阳能可开发量8300万千瓦,未开发资源约70%。
云南省2019—2023年电力总装机/清洁能源装机统计图。
装机量可以直观体现资源被开发和利用的直接量化标尺。截至2023年底,云南省电力总装机容量达到1.31亿千瓦。截至2024年6月底,云南省发电装机容量达到1.37亿千瓦,其中清洁能源装机达到1.24亿千瓦,占全省总装机比重超过90%。
更有深远意义的是,在节能降碳成为全球共识的当下,云南正以实际行动书写绿色篇章。数据显示,云南全省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源碳排放不到全国平均水平的一半。自2020年以来,全省规上绿色发电量达到3200亿千瓦时以上,相较于火电相当于减少碳排放3亿吨;绿色电源装机占比超过90%,发电量占全省总发电量接近85%,达到世界一流水平。
“风生水起”,产业拔节向上
在庞大的蕴藏量背后,一个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曾浮出水面。
2016年前后,云南因电力过剩出现严重“弃水”,充分利用充裕的水电资源一度成为难题。
国务院为此作出批示,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出台了促进西南地区水电消纳的政策文件。
在这一背景下,2018年的云南省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要打造“绿色能源牌”,要下大气力解决“弃水”“弃电”问题,在保护环境的前提下,推进水电铝材、水电硅材一体化发展,培育和引进行业领军企业,着力发展新材料、改性材料和材料深加工,延长产业链;建设铝工业工程研究中心、硅工业工程研究中心,占领行业制高点,实现可持续高质量发展。
2020年9月,在文山州马塘工业区,云铝文山年产50万吨水电铝项目提前投产。微信公众号“今日中铝”图
这也是云南省首次提出水电铝材、水电硅材一体化发展,希望将绿色清洁能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和发展优势。
转变在第二年就迅速到来。2019年,厚积薄发的能源产业一举超越长期占据主导地位的烟草产业,跃居为云南第一大支柱产业。
事实上,云南围绕绿电消纳开展的招商引资工作,早在此前就已展开。
2015年底,隆基绿能(下称“隆基”)为新的硅片厂和切片厂选址考察时,云南省抛出了橄榄枝。云南以水电为主导的清洁电力结构,与作为绿色能源制造企业的隆基,在发展理念上不谋而合。当年,隆基成为了首家在云南布局的光伏头部企业。
2016年,隆基在丽江华坪县一期年产6GW单晶硅棒项目正式开工建设,2018年1月第一根单晶硅棒正式出炉。据《丽江日报》报道,投产当年,该项目累计实现产值11亿元,拉动华坪县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33.6%,直接拉动全社会用电量增长44.5%。
隆基的单晶硅片生产车间。受访者 供图
此后,隆基先后在丽江、保山、楚雄、曲靖建立起四个生产制造基地,在云南成功打造了单晶硅棒和硅片的双主轴产业中心。据相关工作人员介绍,截至2023年末,隆基在云南省已形成80GW以上的单晶产能,而云南也成为了隆基在全国最大的硅棒、硅片生产基地。
为快速切入光伏赛道,着力打造“光伏之都”,云南先后制定印发《云南省光伏产业发展三年行动(2022—2024年)》《关于支持光伏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等系列政策文件,推动形成曲靖光伏产业核心区协同保山、楚雄、丽江、昭通4个重点发展区,吸引了隆基、通威、晶科、晶澳、宇泽等龙头企业纷纷入驻并不断扩能。2023年全省光伏产业实现产值1094亿元,增加值增长36.7%。2024年上半年,硅光伏产业产值386.09亿元,增加值增长19.6%。
在新能源电池方面,云南亦是同步发力。2018年,正值新能源电池爆发的风口,云南曲靖经开区主要领导率招商团队先后7次赴深圳,与锂电池正极材料企业——德方纳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对接洽谈。
谈及选择云南曲靖作为公司发展的重要基地,德方纳米的相关工作人员表示,这一决策基于多方面的综合考量。首先,云南作为矿产资源大省,拥有丰富的磷矿资源,而磷源正是德方纳米开发磷酸盐系正极材料不可或缺的关键原材料之一。此外,云南还拥有丰富的绿色电力资源,德方纳米选择在云南投资建厂,不仅能够有效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还能够显著减少产品的碳足迹,这一战略选择将有助于提升公司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德方纳米鸟瞰图。受访者供图
2018年,德方纳米在曲靖经开区投资7.5亿元落地了第一个项目——年产2万吨磷酸铁锂项目,该项目用时不到10个月就建成投产。截至2024年,德方纳米已建成投产6个项目 ,累计总投资超百亿元,曲靖也成为德方纳米在全国范围最大的生产制造基地。
曲靖是一个因煤而富、也因煤而衰的资源型城市。如今,曲靖找准了新赛道,通过发展绿色光伏产业、新能源电池等产业,实现经济发展逆势而上。2023年,云南实现新能源电池产业产值333亿元,曲靖以159.9亿元产值,占比全省高达约48%。
不难发现,丰富的绿电资源及能源保障已成为云南最重要的“金字招牌”之一。它就犹如一块强力“磁铁”,深深吸引着国内外的企业奔赴而来。在实现跨越式发展的过程中,云南从自身要素禀赋出发,解决了清洁能源的消纳难题,实现了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与绿色产业转型。
云南西双版纳告庄西双夜景。姜弘宇 摄
公开数据显示,2023年,新能源电池、硅光伏、绿色铝等云南工业“新三样”快速增长,对规上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达54.1%,成为拉动全省工业增长的新动能。2024年上半年,云南绿色能源持续快速发展,绿色铝、硅光伏、新能源电池产业增加值分别增长23.9%、19.6%、26.6%,规上发电量增长18%,支撑能源工业增加值增长10.3%,对全省稳增长的牵引支撑作用持续发挥。
从长远发展前景来看,西安交通大学经济与金融学院副教授杨凌认为,“碳关税”背景下,云南具有巨大的比较优势,未来还可以持续牵引绿色产业、绿电产品制造业等企业落地。
能源战略中的“云南担当”
当下,源自大自然的绿电,不仅点亮了苍山下的万家灯火,滇池畔的产业之光,也一路翻山越岭,照亮了粤港澳大湾区的车水马龙。
云南苍山下的万家灯火。
1993年,云南省通过鲁布革电站的220千伏线路开始向广东输送季节性电能,迈出“西电东送”第一步,成为国内“西电东送”起步最早、发展最快的省份。
30年多来,云南持续深耕“西电东送”市场,送电规模持续扩大,由最初的小规模、季节性送电向大规模、全年持续送电转变。
500千伏光辉输变电工程,是南网区域内首个大规模“新能源+独立储能”示范工程。云南省能源局 图
世界首个特高压多端混合直流工程送端换流站—南方电网超高压公司昆明局±800千伏昆北换流站。南方电网超高压公司昆明局 图
2010年通过向家坝电站开始向上海送电,2014年与广西签订《云电送桂中长期合作框架协议》向广西送电,2019年通过南方电网大平台向海南送电,2022年白鹤滩电站向浙江送电。云南持续努力夯实广东、广西、上海、浙江、海南等五省区外送电力市场,“西电东送”规模居全国第一。
三十多年来,源源不断的绿电浩荡出滇,云南“西电东送”电量超过1.5万亿千瓦时,为东部地区减少标煤消耗约4.5亿吨,减排二氧化碳约12亿吨,为守护受端区域的“碧海蓝天”,为实现“双碳”目标贡献了云南力量。
当前,云南正在提速电源项目开发建设,一体推进“风光水火储”,以加快构建新型能源体系。一方面,水电建设仍在继续,沧澜江上游托巴水电站2台机组于2024年6月相继投产发电;由“风与光”支撑的新能源开发正保持“高速”,上半年新增开工86个项目,投产672万千瓦。
值得一提的是,当前金沙江上一批龙头水库处于待建状态,其中,位于云南丽江与迪庆交界的龙盘水电站(原虎跳峡电站),其一方水可发4.2千瓦时电,一库水储能900多亿千瓦时,相当于三峡工程一年发电量,在遭遇枯水年份或特殊情况时,可以发挥重要的能源战略储备作用。
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冯树荣接受《中国能源报》采访时提到,龙盘水电站对提高金沙江及长江干流水电能源基地的整体质量和经济性具有重要作用,有“布局一子带活全盘”的意义,一库调蓄,全流域受益。龙盘水库供电范围涉及华东、华中、华南等10余个省市区。
此外,储能建设动作也在加快。2023年以来,云南省富民、禄丰两座总装机都超过百万千瓦的抽水蓄能电站已全面开工建设,建成后可发挥调峰、填谷、调频、紧急事故备用等作用。值得一提的是,“十四五”期间云南列入国家抽水蓄能中长期规划的抽水蓄能电站共8个,总装机容量940万千瓦,总投资预计564亿元。2024年6月,云南省发展改革委、能源局出台《云南省新型储能发展实施方案(2024—2025年)》,明确将首批建设19个集中共享新型储能试点示范项目,总规模310万千瓦。
当前,市场资源优化配置的作用,在电力源网荷协同调配中日益显现。
±800千伏昆柳龙直流年度停电检修,南方电网超高压公司昆明局线路人员正在开展绝缘子零值检测。南方电网超高压公司昆明局 供图
作为全国首批输配电价改革试点省之一,云南率先启动输配电价改革。2016年8月,昆明电力交易中心有限责任公司正式挂牌,有序放开上网和销售电价,为发用电双方提供了直接交易的平台,这一举措打破了电网企业统购统销营利模式。随着电力市场化改革的深入推进,云南的市场化交易电量显著增长。2023年,全省市场化交易电量已增至1850亿千瓦时,占全社会用电量的比例超过七成。注册各类电力市场主体数从2014年的不足100户跃增至2023年底的31.3万户,主体规模位居全国前列。
±800千伏楚穗直2024年度停电检修,送端楚雄换流站,南方电网超高压公司昆明局检修人员正在开展高空作业。南方电网超高压公司昆明局 供图
值得一提的是,自2021年9月全国绿色电力交易试点启动以来,绿电交易持续升温,澎湃的“绿电”正成为云南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最有力支撑。据《云南日报》报道,2024年上半年,云南绿电交易电量累计超过5.6亿千瓦时。云南参与交易的经营主体从2022年的1家增加到目前的50余家,涉及工业、食品、建筑等多个行业,云铝股份成为省内最大的绿电用户。
中老铁路,2022年9月航拍于勐腊县关累镇勐远村。丹洛 摄
更具深远战略意义的是,云南作为“一带一路”倡议与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的重要交汇枢纽,是我国面向南亚、东南亚及环印度洋地区开放的前沿阵地。随着中缅油气管道的顺利建成投产以及云南炼化项目的成功落地,云南油气行业实现了历史性的“从无到有”的飞跃发展。同时,区域性国际能源枢纽的雏形已现,构建了14回电力通道与周边国家实现电力联网,不仅强化了国家能源战略的安全与稳定,还推动了绿色能源的国际合作与共享,为国家乃至全球的可持续发展贡献了“云南方案”。
2010年12月12日,贵昆铁路电气化改造云南段最后的交接在曲靖站进行。付世凯 摄
云南省地方志办主任赵增昆认为,云南省利用丰富的绿电资源发展绿色载能产业意义重大。通常,每生产一吨电解铝平均耗电约1.35万千瓦时,生产一吨高纯多晶硅平均耗电约6万千瓦时,从高纯多晶硅生产一吨单晶硅平均耗电约2.5万千瓦时。云南省2023年生产电解铝438.70万吨、单晶硅37469万千克、多晶硅5.23万吨。与传统火电生产相比,2023年,云南省仅绿色铝、硅两个产品的生产就减少了电煤消耗约2800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7900万吨,在全国乃至世界树立了推动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落实的典范。
“从资源禀赋、能源结构、产业基础等方面看,能源仍是云南省经济增长的关键支撑”,西安交通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杨凌认为,云南能源产业仍处在快速发展的上升期,当前和未来一段时间仍是巩固能源发展优势的机遇期,打造绿色能源强省基础牢固,可持续发展动力强劲,推进绿色能源和绿色制造融合发展的优势明显,加快构建新型能源体系、新型电力系统空间广阔。
云南大学经济学院讲师田永晓公开表示,从历史经验看,每一次新的技术革命都是“弯道超车”的关键战略时期,煤炭生产所带来的技术进步和要素替代加速推动工业革命进程,此次向清洁能源转变的全球能源革命也必将会是长期持续的转型过程。云南应该把握住能源绿色低碳转型中的技术、市场和制度机会窗口,打破原有能源生产和消费的经济、社会和制度惯性,处理好市场与政府的关系,利用好国家宏观政策,将能源资源优势转化为竞争优势,实现地区经济赶超。
(通讯员 云南省地方志办公室 何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