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国荣︱冯契:智慧的探索者

杨国荣︱冯契:智慧的探索者

admin 2025-03-31 广州软文合集 1 次浏览 0个评论

如所周知,冯契先生是当代中国的一位重要哲学家,他一生始终不渝地追求真理、探索智慧。冯先生早年曾从事革命活动,有过一段艰难的革命岁月,后来又受到了各种冲击,包括在“文革”期间成为被批判的“专家”,但不管境遇如何,他都依然坚持不懈进行智慧的探索,可以说,追求真理、探索智慧贯穿于他的一生。从思想上看,冯契先生在哲学理论、哲学历史上都卓有建树,一方面,其研究的哲学是一种有历史的哲学,不同于那种离开思想史、哲学史的思辨的构造;另一方面,他的哲学史又表现为一种有哲学的历史,也就是说,有历史的哲学与有哲学的历史,构成了其总体特点。作为有哲学的历史,其哲学史研究不同于一般意义上思想史的罗列梳理,而是贯穿着他在哲学上的理论和理解,同样,其理论的探索,也处处渗入了历史的智慧。

从做哲学的方式来看,除了有历史的哲学和有哲学的历史之外,还可以注意到冯契先生在探索过程中,具有一种开放的视野。现在一般都肯定中国哲学、西方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之间应当加以沟通,但较少看到这方面实际的成效,冯契先生可以说是以实践的方式从事了这样一种融通工作。从他的治学渊源看,冯契先生最初从学于清华大学的金岳霖先生,金岳霖首先受西方哲学和逻辑学的训练,这一点也在冯契先生那里也留下了深刻印记。除了清华学派的影响之外,冯契先生还注重马克思主义哲学和中国哲学。他对马克思主义的著作,下过很大功夫,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解,不同于教科书的观念。在中国哲学领域,也进行了独特的探索,并有《中国古代哲学的逻辑发展》与《中国近代哲学的革命进程》两种中国哲学著作面世。就此而言,中国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和西方哲学之间的沟通,体现了冯契先生身体力行的治学历程。

同时,在中西哲学之间的融合中,冯契先生还展现了一种世界哲学的视野。世界哲学是指从世界的历史和世界的角度看哲学。在相当长的时间,中西哲学都是在各自的文化背景中成长起来的,到了近代以后,两者相遇,中西哲学逐渐开始获得了一种世界性的哲学品格,现在我们做哲学,离开这样一种世界性的背景,是很难真正有建树的。在冯契先生这里,可以具体地看到两者之间的沟通。他不仅身以世界哲学为智慧探索的背景,而且自觉提出了中国哲学要参与世界性的百家争鸣的主张,这是一种具有远见卓识的观念。我们都知道,百家争鸣是先秦时期中国哲学的重要景观,世界性的百家争鸣,则是要求中国哲学进入到世界哲学的领域。在冯契先生看来,中国哲学并不是一个孤零零关起门来的一种学科,它需要参与到世界哲学中,在哲学共同体中经受不同哲学流派的相互批判,并由此进行哲学的对话。冯契先提到中国哲学以后要参与到世界的百家争鸣中,这既是宏大的气象,也体现一种开阔的视野。对于中国哲学的这样一种理解,具有深刻的理论意义。

从世界哲学的角度看,对中国哲学的传统概念、命题,等等,都需要基于新的理论的建树,通过理论的视野进行解释,使之获得一般的意义,可以在哲学共同体中加以讨论:不仅中国人可以理解,而且世界范围之内也能为其他哲学系统所认识,在共同体中能够彼此讨论,并进一步参与百家争鸣。冯契先生在这方面做了很多工作,他提出参与世界性的百家争鸣,是以自己对中国哲学这样的深入理解、给予中国哲学普遍意义的解释为前提的,这既是让中国哲学参与世界哲学,也是中国哲学发展的重要方面。如前所言,冯契先生的特点就在于他不仅是注重于历史和理论,而且着眼于哲学新的发展。确实,中国哲学一方面应通过新的诠释来获得现代形态,另一方面也需要在传统和西方哲学的多元背景之下来发展。也就是说, 中国哲学应在进入世界哲学、参加世界的百家争鸣中发展自身,对于中国哲学的这样一种工作,冯契先生是非常自觉,也十分注重的。

我以前曾提及, 20世纪50年代之后,中国大陆出现了至少两个重要的哲学思想体系,一个是李泽厚的思想系统,一个则是冯契的思想形态,两者有不同特点,李泽厚以一种诗人直觉,提出了不少洞见和思想火花;冯契先生的体系则是以逻辑严密作为特点,注重形式层面的论证。现在一般都好谈新儒家,其实,如果将眼光放广一点,便可以注意到,中国大陆哲学并不是没有建树,至少在冯契、李泽厚那里,我们可以看到中国哲学所建构的新形态,这种形态同样具有世界意义:它们本身既可以在世界哲学的范围之内理解中国古典哲学,也展现出世界哲学背景之下的哲学意义。广而言之,世界哲学具有统一性和多样性,一方面,它能够为所有共同体中的成员所理解,这里体现的是哲学的一般性、统一性;另一方面,每一种哲学它都有自身的个性特点。冯契先生的特点就在于,在展现世界视域的同时,凸显了中国哲学的特点:可以说,中国哲学的背景赋予它以个性特点。

冯契先生哲学研究的重要之点,还在于他关注哲学和时代或现实的关系。在哲学史考察中,冯契乃是基于现实或时代的问题来回顾过去的历史,在其对近代哲学史发展的分梳中,这一特点尤为明显。对以往哲学中的一些理解,包括金岳霖的观点,冯契先生都做了自觉的反思,对人的自由等价值问题,也做了很多考察。人的自由问题在马克思那里已经做了很多的解读,冯契先生从他的视野出发,从中西资源背景上,对此做了深入研究,并要求我们警惕经学独断论的消极影响、以平民化的人格扬弃成圣的单一追求,等等,这种研究同时也可以看作是从哲学层面来回应现实的问题。从大的方面来看,这里也体现了时代的关注和哲学的思考之间的统一,就如何从事哲学思考的意义而言,其中也包含对“流”和“源”互融的关注。从“做哲学”的角度看,前面提到中西哲学的关系、参与世界哲学的百家争鸣等等,都属于哲学之“流”;对于现实时代问题的关注,则体现了哲学之“源”。冯先生既注重哲学之“流”,也关注哲学之“源”,可以说,将“源”和“流”统一起来,也构成了其智慧说的一个重要方面。

本文系作者即将在美国举行的冯契先生译著发布会上所作的视频发言

转载请注明来自亚星官网-亚星开户-亚星会员开户,本文标题:《杨国荣︱冯契:智慧的探索者》

每一天,每一秒,你所做的决定都会改变你的人生!